2015中国化学工业年会在北京召开

2015中国化学工业年会在北京召开

 

本网讯(供稿  曹伟章):20151016日至18日,由中国化工学会主办,清华大学、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化工学会年会在北京会议中心盛大召开。来自海内外及全国化工学术、科技、产业界的16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王春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戴厚良出席了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王春法书记表示,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多行业、多品种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在改进生产工艺、发展农业生产、扩大工业原材料、巩固国防、发展尖端科学技术、改进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化学工业同其他基础产业一样,也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创新引领未来的时代使命。作为一个知识与资金双重密集的产业部门,化工生产技术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综合性的特征,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化工科技的有力支撑,化工科技的创新发展又离不开学术交流的滋润和推动。王春法强调,学术交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本届中国化工学会年会以创新驱动 绿色发展为主题,揭示了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与实现路径,也蕴含着化工科技工作者肩负的历史责任。王春法对我国化工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希望。他表示:化工科技工作者应自觉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重大化工科技问题,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和理论方法,结合我国化工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深入探讨、平等交流、理性质疑,力争提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把最新的理论观点、科学判断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真知灼见,为我国化工科技事业创新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李寿生会长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过艰苦的努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辉煌的成绩。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行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有两大矛盾和问题尤为突出:一是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当前,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正处在加快转方式的关键时期,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促进安全、环保、绿色、循环发展,已成为全行业的首要任务。李会长强调,挑战中存希望,化工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需更加深刻认识实现创新驱动的时代责任,弘扬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脚踏实地、心无旁骛、锐意创新的精神,奋力投身科技创新,将自身工作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解决我国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难点、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加快实现化工行业艰巨而复杂的战略转型,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戴厚良理事长介绍了本届化工学会年会的总体情况。他表示,今年年会参会人员突破了1600人,收录论文近800篇,大会进一步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突出位置,议题前沿,成果丰富,体现了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的新理念、新方向,是学术、科技、产业界的共同盛会。年会的成功举办,对促进化学工程学术繁荣,对化工行业的科技创新,对推动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健康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91岁高龄的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化工学会荣誉理事闵恩泽院士为大会发来了贺信。石油化工界老领导潘连生、闫三忠以及袁晴棠、费维扬、何鸣元、谭天伟等多位院士为代表的行业前辈、学术带头人、科研工作者、企业界代表参加了会议。

1016日至18日,为期三天的大会将展示国内外化工科技界的累累硕果。大会特邀的四篇学术报告体现了化工前瞻性和创新性的议题: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荣誉教授韦潜光作了题为“全球化学工程的机遇与挑战”报告;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陈建峰教授作了题为“化工反应强化的理论挑战与工业实践”的报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张锁江教授围绕“离子液体与绿色工程”、清华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骆广生教授围绕“微化工技术:面向中国制造2050”等主题做了精彩汇报。

与此同时,大会设立了13个专题分会场,进行了330篇学术汇报,主题涵盖化学工程、石油化工催化剂、橡塑助剂与功能新材料、生物化工、现代煤化工、新型石油化工新材料、离子液体、化工过程安全、储能科学、介尺度机制、磷矿∕磷肥及磷化工、纳米材料、混合技术等众多领域。

第七届中日化工学术研讨会在同期召开。来自中日两国的100余位化工科学工作者就先进材料制备、化工过程安全、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化工过程强化与集成、低碳能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等前沿议题展开丰富的交流与讨论。

大会同期颁发了第七届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章,学会三刊《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化工学报》、《化工进展》的高被引论文奖和“优秀审稿人奖”等。大会设置的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科教技术专题展区吸引了众多学术领域的代表。

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元一表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促进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持久动力和根本保障。中国化工学会年会是我国化工科技工作者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宝贵平台,希望大会的胜利召开和不断发展,能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不断鼓励化工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附录:

第七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名单

 

成就奖 1 李鑫钢 男 精馏工程中心主任/教授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成就奖 2 乔金樑  男 副院长/教授级高工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

成就奖 3 郑书忠 男 院长/教授级高工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创新奖 1 陈国强 男 实验室主任/教授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创新奖 2 姜忠义 男 教授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创新奖 3 李大鹏 男 总经理助理/教授级高工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创新奖 4 梁顺琴 女 副所长/教授级高工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创新奖 5 王晓琳 男 膜材料与工程北京市实验室主任/教授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创新奖 6   虹 女 副总师/教授级高工 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创新奖 7 杨立荣 男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教授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

创新奖 8 义建军 男 主任/教授级高工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

创新奖 9 郑津洋 男 所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

 

青年奖 1   斌 男 专业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青年奖 2 陈海生 男 所长助理、储能研发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导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青年奖 3   伟 女 副教授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青年奖 4 龚俊波 男 副主任/教授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国家工业结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青年奖 5 胡雪生 男 高级工程师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青年奖 6 李建荣 男 副院长/教授 北京工业大学

青年奖 7 李利军 男 部门主任/教授级高工 中国昆仑工程公司

青年奖 8   萌 男 副总工程师,聚合公司执行董事、法人、总经理/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

 

 

 

服务联系电话:(010) 65082733   85951712   13521501588   邮箱:yanquan@fwzdy.com
 
北 京 中 坚 阳 光 信 息 服 务 有 限 公 司

2007,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华企互动